阅读提示:如果章节错误,请点击章节报错,我们会及时更新,谢谢!

第1800章 十七皇子,钟灵毓秀

    第26章 十七皇子,钟灵毓秀
    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
    站在大厅中背诵《大学》的,乃是十七皇子李彻,周娥皇所出。
    一般而言,皇家的血脉,在外貌上,都是不差的,或许年纪大了之后,可能会有长残的风险,但至少小的时候,基本都是粉雕玉琢,面目可爱的。
    很明显,李彻完美地继承了来自于其父母的基因,虽然,很可能来自他母亲那边的要更多一些。
    毕竟,哪怕臣僚后妃们,始终夸皇帝俊伟雄奇。
    但是,李翔对于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,他的长相也只属于中人之姿,至少放到人群之中,不是那种一眼就非常出众的。
    年仅七岁的李彻,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灵气,一种他的大多数兄弟都没有这灵气。
    对于诗词文章,他的这个第十七儿子李彻,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和力。
    从开始送来进行皇子的启蒙教育后开始,大学士苏轼就对这个天赋出众的皇子,不止一次大加赞赏,说此子将来必成大器。
    手底下的人夸自己的皇儿,究竟真情,还是假意,李翔还是可以打开分辨出来的,苏东坡显然是发乎于真心的,就算是其中有水分,但也不多,至少,他是真的喜欢这个学生。
    对此,晋帝李翔和绝大部分的普通父亲没什么两样,表现的非常高兴。
    前不久,抱着这个小家伙,挨个殿进去转,就曾对那些饱学鸿儒们以一种非常自豪的口吻道,朕自负雄才,故平定天下,然奈何短于文才,幸好皇家还有一个十七郎
    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,十七皇子李彻的灵气也就传开了。
    到了盛夏八月份,李翔出宫避屠,除了挑选了几个后妃们随行之外,对于还在进学的几个年纪相对较小的皇子们而言,也是一个放假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好机会。
    今日,也是李翔心血来潮,把李彻唤来,要考校他的学业。听说他正在读《大学》,便让他讲来听听。
    “曹孟德之子丕、植皆少有诗才,曹子建更是号称才高八斗!”
    “不过,我看我儿,也不差于他!”将这个小子抱起来,捏了捏他肥嘟嘟的脸蛋道。
    无疑,相比最早出生的那些皇子们,后来的这些皇子们是相对而言比较幸运的。
    他最早的那一批皇子,那个时候,李翔常年外出征战,很多皇子出生的时候,他都不在身边。甚至就连名字,都是他外出征战之后回来才取的。
    但后来的这批皇子,出生的时候,那个时候的大晋已经一步步的强大了起来,也不需要李翔亲自外出征战了。故而,基本都见证了这些孩子们的出生。
    面对老父亲的夸奖,李彻却摇了摇头,说道:“子桓兄长与子建兄长的学识品行,都是值得敬佩的,儿岂能与之相比!”
    当年,曹丕顺着杆子就往上爬,以至于,让李翔平白无故多了一个义子。
    故而,李彻这才因此而称呼他们一句兄长。而这些年,曹孟德的这两个儿子,尤其是曹丕,在洛阳之内,表现的也是规规矩矩,一副道德楷模,贤臣的样子。
    虽然李翔知道大概率是装的,毕竟,历史之中,他的德行,可和道德楷模没有任何的关系。
    但是,只要他能给安分下去,能够装上一辈子,李翔到时候给他追封一个道德楷模也没关系!
    不过,抱着儿子的李翔,听到李彻这么说,倒是更乐了。
    “小小年纪,也知谦逊,同样难得啊!”
    “你读书刻苦用功,朕该给你奖赏,说吧,想要什么?”今日,李翔的心情似乎很是不错,故而,大方他对李彻眨了眨眼道。
    不过,有些令李翔出乎意料的是,李彻摇了摇自己的小脑袋,清亮的双眼望着李翔,认真地说道:“母妃告诉我,读书是为了明智识礼,修行操守,倘若受了父皇赏赐,不就成了为赏赐而读书了吗?”
    听这小家伙这么说,李翔自然是龙颜大悦,用力地揉了揉他的小脑袋,而后笑着开口道,“朕可难得主动给人赏赐,你这个小家伙,现在拒绝了,以后可不要后悔哦!”
    李彻再度坚定地摇了摇自己的小脑袋道:“不后悔!”
    “哈哈!”李翔很是开怀,看着这个已经透着书卷气的儿子,想了想,道:“书读得好,该表扬,但你作为天家的子嗣,武艺也绝不能放下,要文武双全!”
    “是!”虽然答应着,但李彻的小脸却就在这一瞬间变得苦巴巴的。
    上天给了他上的天赋,但却并没有给他学武的天赋。
    弓马骑射,刀枪剑戟,那是一样都学不明白。
    “既然出宫了,就好好放松一下,和兄弟姐妹们去嬉戏吧!”李翔慈爱地道。
    “谢父皇!”闻言,李彻雀跃道,然后行了个礼,缓缓退下,然后转身撒腿而去。到底还是小孩子,天性上还是爱玩的。
    “陛下,十七皇子真是钟灵毓秀啊!”见李翔注意着李彻身影的目光,一旁的大太监在旁陪着笑,并开口恭维道。
    闻言,李翔脸上的笑意逐渐的消散,沉吟了一会儿,方才叹道:“日后当个太平王公,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!”
    对于这个十七子,他虽然相对其他的儿子,终究还是多了一份慈爱,但是,也就仅限于此了。
    太子之位关乎国本,太子无错,别说是七岁的十七皇子了,就算是诸皇子之中能力最强的晋王都没有机会。
    晋王,是最像他的一个,确实没辜负他赐予的这个王号。
    诸皇子之中,以他最为文武双全。
    反倒是太子,子不类父。
    但是,如果要选一个当皇帝的话,太子比晋王更加适合。
    “去年,白起不是献上来一块白玉嘛!”
    “你去传旨,赐给大周夫人!”李翔手指一抬道。
    “是!”

为本书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