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提示:如果章节错误,请点击章节报错,我们会及时更新,谢谢!

第九百五十五章定疆

    &esp;&esp;柳明志放下碗筷,探着身子拿起姜远明放在身前的折子,颔首默默的翻看了一会,柳明志这才松了口气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希望各地官员没有为了自己的政绩,有意隐瞒民生实情吧。
    &esp;&esp;民生无小事,百姓的安危跟户部息息相关,切记一定要把福泽百姓的事情落到实处。
    &esp;&esp;吏部,御史台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臣在!”
    &esp;&esp;御史大夫夏公明,吏部尚书杜成浩两人也放下碗筷走了出来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臣在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这不仅是户部一个衙署的重任,你们两部衙署肩上的担子同样重大啊。
    &esp;&esp;为了防止各地州府官员弄虚作假,欺上瞒下,你们吏部考功司,跟御史台各地的监察御史也要多上上心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臣等遵旨!”
    &esp;&esp;柳明志站起来伸了个懒腰,在殿中静静地徘徊着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诸位爱卿,朕知道,各地州府依旧有不少官员还认为朕是谋反篡位的乱臣贼子,尚且抱着静观其变为前朝守节的心思。
    &esp;&esp;朕不怪他们,他们对朕爱怎么咒骂是他们的事情。
    &esp;&esp;从父皇睿宗瑞安元年开始至于朕承平元年末为止,近乎十二年来,我大龙年年有战。
    &esp;&esp;青壮男丁戍边从戎比比皆是,热血儿郎前赴后继血洒疆场多如牛毛,以至于多数州府青壮年近乎十室九空,鳏寡孤独数不胜数。
    &esp;&esp;战事连绵十余载,民心思安久已,如今终于天下一统,总算了结了百姓思安乐业的念想了。
    &esp;&esp;当下正是我大龙休养生息,安抚民生,提升国力的良机。
    &esp;&esp;尤其是恢复民生吏治,整顿朝纲更是当务之急。
    &esp;&esp;不但朕这位新帝,在座的诸位五朝元老,四朝元老,三朝元老,后进之士,咱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大。
    &esp;&esp;这个关键时刻,你们可别给朕吊马尾。
    &esp;&esp;朕的脾气你们也都了解,寻常事情朕很少上纲上线,然而事关家国社稷,黎民百姓。
    &esp;&esp;谁要是敢给朕耍小心思,懈怠吏治,那么就别怪朕不念旧情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谨遵陛下教诲,臣等铭记在心,愿为江山社稷,黎民百姓肝脑涂地效犬马之劳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柳明志默默的点点头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礼部秦尚书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老臣在!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如朕方才所说,战事连绵十余载,青壮男丁死伤惨重,血洒疆场,魂归来兮者数以万计。
    &esp;&esp;如今守寡妇人定然是四海云集。
    &esp;&esp;尤其是夫君战死,上有高堂父母孝敬,下有幼小儿女抚养的英灵家属。
    &esp;&esp;仅仅依靠朝廷的那些抚恤金,对于这样的妇人来说,所有的重担都压在身上,可谓是难堪重负。
    &esp;&esp;你跟户部姜尚书散朝之后马上拟策,休沐之期结束之后,来年马上颁发朝廷政令。
    &esp;&esp;府,州,县,里,村全部都要明文天下百姓。
    &esp;&esp;朝廷鼓励寡者改嫁,另择良婿。
    &esp;&esp;户部各地衙署建立证婚司协同当地主官督办此事。
    &esp;&esp;新合夫妇,家五口者,朝廷每月补贴银一两。
    &esp;&esp;家五口至十口者,朝廷每月铺贴银二两。
    &esp;&esp;家十口以上者,朝廷每月补银四两。
    &esp;&esp;坚持为夫守节之贞妇,朝廷每月补贴银二两,以作赡养高堂,抚育幼小之资。
    &esp;&esp;连续三年为止。
    &esp;&esp;工部杨尚书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老臣在!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此事还需你工部协同户部,礼部督办此事。
    &esp;&esp;你接替于尚书之位不久,新官上任三把火,第一把火可得给朕烧旺了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是,老臣一定不让陛下失望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右相!”
    &esp;&esp;童三思怔了一下,放下碗筷走了出来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老臣在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此事你为总督办,户部,礼部,工部筹办此事的奏折由你审核整理之后呈交到朕的手里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老臣遵旨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诸位爱卿要精诚合作,切莫让朕失望啊!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臣等遵旨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大龙的事情说完了,现在该说说金国,突厥的事情了。
    &esp;&esp;朕旁边的两位佳人诸位爱卿有的相熟,有的陌生。
    &esp;&esp;这位乃是昔日的金女皇完颜婉言,也是朕当初有实无名的发妻之一,以后就有名有实了,日后为后宫主妃一。
    &esp;&esp;诸位爱卿见过婉言的人大有人在,当年婉言登基,曾来我朝觐见父皇。
    &esp;&esp;只是现在能认出婉言的爱卿却寥寥无几了,时过境迁,二十多年已过,除了当年跟朕出使金国的官员,只怕没有人还能认出婉言就是金国的一国之君了。
    &esp;&esp;至于这位,很多四朝元老,三朝元老应该还有印象。
    &esp;&esp;朕的师弟,突厥泰昌可汗呼延筠瑶,昔年曾在我大龙进学,拜入朕之恩师闻人政门下,后为新科状元于翰林院到兵部任职。
    &esp;&esp;眨眼之间,也是八年时光。
    &esp;&esp;好在师弟样貌变化不大,想来不少老爱卿还是能认出来的。
    &esp;&esp;如今天下归一,师弟与朕亦是情投意合多年,日后当添为后宫主妃之一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呼延筠瑶听完柳明志的话,感受到殿中官员惊异的目光,面颊羞红的低下了臻首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臣等参见两位娘娘,千岁千千岁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女皇娥眉一挑,淡笑着点点头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诸位大人免礼!”
    &esp;&esp;呼延筠瑶沉默了一会才默默的点点头,磕磕巴巴的说道:“免诸位大人免礼!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谢娘娘千岁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柳明志默默的等着女皇她们跟殿中百官寒暄结束,这才转身对着柳松招招手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小松!,地图!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是,陛下!”
    &esp;&esp;柳松朝着殿后走去,片刻后捧着一卷一人高的卷布走到柳明志身边停下,将卷布放到了地上缓缓铺开。
    &esp;&esp;一个囊括了大龙,金突三国以及偏远地域的精致地图展现在了百官面前。
    &esp;&esp;柳明志接过柳松从地图上拿起的竹竿围着地图转了一圈:“天下既然归一,金突,两国就成了过去式了。
    &esp;&esp;从今往后北疆也就成了我大龙的内府,而阴山以南,金国都城以南都将是我大龙的疆土了。
    &esp;&esp;如今我大龙疆土东至东海,东南海津港口,即日起又名渤海海疆,又名黄海海疆。西至西域三十六国的大宛,大月氏两国中间地带,其境内的天山山脉,阿尔泰山一半为以前的突厥疆土,一半为西域诸国的疆土,将成为我大龙西陲的边疆。
    &esp;&esp;界碑的事情到时候到时候朕会让姑墨王姑墨蓉蓉跟大宛的国王传书,让其安排界碑之事。
    &esp;&esp;往南,崖州境内虽为海岛,而且人烟稀少,可是毕竟是祖宗留下的土地,崖州以北乃至以南各部海岛,必须划入我大龙境内。
    &esp;&esp;如有蛮夷侵占,全力剿灭,隶属我大龙的疆土跟海疆岛屿,朕寸土不让。
    &esp;&esp;往北呢,目前金国都城是咱们的边疆,但是金国祖地大小雪安岭一代乃至黑河之地,朕会派人跟金国祖地的官员商议的,早晚是咱们大龙的疆土。
    &esp;&esp;姜尚书!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臣在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你们户部拟个策,待朕收入我大龙疆土之后,改名大兴安岭,小兴安岭,黑龙江。
    &esp;&esp;黑龙江暂定为我大龙东方方向边疆,至于以后会不会更加辽阔,目前先搁置,以后再说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遵旨,退朝之后,老臣马上拟策,重新绘制我大龙疆域最新地图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好,此事必须放在心上,不得延误。
    &esp;&esp;正北方向,阴山以北境内,突厥王帐东北境内。
    &esp;&esp;阴山以北虽然连突厥都鲜有人去放牧,但是这个地图上标记的贝加尔湖啊,有一半在突厥扎顿部境内。
    &esp;&esp;一半,一半这个词朕不喜欢,定疆就定个大圆满。
    &esp;&esp;贝加尔湖以北,跟金国祖地最边沿的交界石勒河就是我大龙正北边界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嘶陛下,地图上这个所谓的沙俄国,咱们可没有跟其打过交道啊,你说的这个贝加尔湖,在阴山东北方向近乎数百里的位置。
    &esp;&esp;扎顿部落都少有人去,更北有没有人烟尚且不清楚。
    &esp;&esp;定疆定在那里,将来派遣何路兵马镇守啊?
    &esp;&esp;老臣看不如以阴山草原周边境内百里为疆,这个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是否适合百姓居住谁也不清楚,不如就算了吧。
    &esp;&esp;荒芜之地,真的不需要在意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十多年来,柳明志跟老姜说话从来都是和声和气,这一次听完老姜的话脸色难得阴沉了下来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糊涂!姜远明你给朕听好了,朕说以贝加尔湖为我大龙疆域内湖,此地就必须是我大龙的内湖。
    &esp;&esp;这里就算是千里无人烟,也必须定疆我大龙疆域之内。
    &esp;&esp;此事你若是给朕办砸了,朕不但去了你的乌纱帽,还让你去贝加尔湖给朕戍边去。
    &esp;&esp;听明白了?”
    &esp;&esp;老姜看着柳明志凝重过得目光,心底发慌的点点头,他从来没有见过柳明志如此言辞犀利过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老老臣明白,此次定疆必然以贝加尔湖为边疆。
    &esp;&esp;但是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说!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将来万一与这个所谓的沙俄国有所交涉,在疆土问题上发生了争论,当如何处置?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这个由边疆将士去决定。
    &esp;&esp;将来双方朝廷若是接洽,他们老老实实认就罢了,不认的话,不但贝加尔湖,乃至贝加尔湖以北的疆土,朕都有权决定是否为我大龙所有。
    &esp;&esp;在国疆这个问题上,是不容谈判的,更是不容商议的……
    &esp;&esp;就眼下而言,现在它是咱们的疆土之一,这是毋庸置疑的,朕不允许任何国家,任何人来怀疑这个问题。
    &esp;&esp;后世子孙若是遗失了祖宗之地,必将是比朕百年之后还要遗臭万年的千古罪人。”
    &esp;&esp;“老臣明白,陛下圣明!”
    &esp;&esp;百官也急忙附和起来。
    &esp;&esp;“陛下圣明,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
为本书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