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提示:如果章节错误,请点击章节报错,我们会及时更新,谢谢!

第3665章 铁甲空围千仞垒,青禾暗度九重关

    第3665章 铁甲空围千仞垒,青禾暗度九重关
    司马懿再次夺取军堡的消息,也自然是传递到了斐潜这里。
    司马懿几乎是将山区战术玩出了花来。
    韩浩和其部曲,用血肉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军堡,却在几车粮草面前被轻易的攻下,也不知道韩浩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,会是哭,还是笑。
    曹义派遣而来的代替韩浩值守军堡的军校,显然没有足够的警惕性,在见到了司马懿派人乔装而来的运粮队之后,便是和手下『笑纳』了……
    于是司马懿也就跟着『笑纳』了军堡。
    而司马懿的对手,曹羲便是彻底的懵圈了。韩浩带伤,就算是没伤,也未必会愿意第二次的成为战报当中那个被『英明指导』的对象,而换其他人么,也不敢,不愿,不想去。
    曹义和荀恽,想破了头也分析不出,司马懿的主力究竟是在军堡,还是在鬼哭隘,亦或是埋伏在半道上,所以最后曹义和荀恽,就只能是向曹操发出请求『作战指导』的信报……
    现在司马懿掌握克主动权,不过么,斐潜感觉,在嵩山战线上,可能还会有反复拉扯的情况出现。
    对于曹军来说,这是司马懿撕扯出的侧翼漏洞,而对于斐潜来说,则是要不要大迂回进攻路线的选择……
    『荆州……』斐潜微微叹了一口气,『还真是……挺诱惑的……』
    斐潜站在地图面前,吞了点口水。
    有点馋啊……
    确实是如此。
    当年关二爷打荆襄的时候,为什么许县之中的朝堂百官差一点就集体转进了,还不是因为从荆襄到许县,实在是太近了!
    关键是这一路,还真没有什么险要地形可以坚守。
    有类似于山口的,但是山口很开阔。
    有类似板荡的,但是板荡边上也能走。
    所以当时许县是真的慌……
    只要侧面的嵩山阵线被骠骑军控制,那么拿下了荆州的骠骑军就可以直接逆推许县,一路都是一马平川!
    斐潜也可以想象得到,如果说他真的实现了这样的战略,拿下了荆襄,彻底将武关,川蜀,汉中等地连成一片之后,对于在颍川的那些家伙会有多大的震撼!
    不过,如果斐潜真的就按照这样的设想,将主力移动到南线,会不会有其他的问题?
    有的,而且很多。
    双方都准备决战,但是双方想要的决战前提条件都不一样。
    曹操当然是希望斐潜身边的兵卒越分散越好,最好将斐潜有限的骠骑兵卒分散到冀州或是其他什么地方,近乎无限的大汉山东村庄县城上去……
    那么斐潜想要的决战条件就很简单了,希望曹操的兵卒越集中越好。
    当然,『集中』的应该是曹军精锐,也就是老曹同学的『私兵』,或是『部曲』,而类似之前关中之战的那种杂兵辅兵劳役民夫一大堆的,就不好打。
    不好打的原因不是打不赢,而是打赢了,效果很是一般。就像是上一阶段的战斗,曹军一路撤退,从潼关到黑石关,现在又是在巩县和汜水关……
    但是斐潜注意到了一点,在曹军撤退过程当中,曹军精锐部队兵卒的撤退速度,远远快于其他普通山东郡县兵卒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曹军就像是丢弃辎重一样,丢弃了这些郡县兵卒,甚至斐潜在进军的途中,见过在中途跑断气的曹军精锐兵卒……
    什么?
    精锐还会跑断气?
    相信能问出这个问题的,大多数都是在家里不怎么锻炼的。
    就像是『马拉松』这玩意,如果身体亚健康,并且从未跑过马拉松,建议还是从短距离开始训练开始,否则别以为坚强意志就能决定一切,真要是从未长距离奔跑过,然后突然跑一个马拉松,跑或许能跑下来,但是停下来之后么……
    曹军精锐,基本上都跟着曹操跑了。而其他普通山东各地郡县的曹军兵卒,则是能跑就跑,不能跑就投降,主打一个随心所欲,随遇而安。
    这些被俘虏收拢的山东郡县的曹军兵卒,现在正在重新整编,一部分重新回归农民,一部分被派遣到了河东,会很快送到阴山之地,成为戍边的兵卒,还有一部分会被带到关中秦岭一带,成为劳役。
    只不过筛选的过程,以及运输转运,都是需要时间,所以在河洛地区,有几个这样的曹军降兵暂时驻留营地,由庞统手下的文吏在进行梳理。
    依靠枣祗的农学士和工学士,斐潜在河洛地区很快的搭建起了生产生活的恢复架构,并且组织人手重点对于农业水利等进行修复。
    华夏的农夫……
    嗯,甚至也不能单独说是华夏的,而是全人类可能都在上古之时得到了一部分的基因烙印,就是会对于自己『种植』的『东西』,会有一种别样的偏爱。
    这种『东西』,不一定是植物,也有可能是一个游戏,一个虚拟的世界等等,心理学上说是投入的沉没成本,但是更有可能是在上古遗传基因里面的一种『期待的幸福』。
    在河洛里面被留下的那些『新』农夫也是如此,在面对着他们亲自种下的庄禾作物之时,他们身上的一些桀骜和惶恐,就在渐渐的消散,而剩下的就是每天在农学士和工学士的指导之下,进行劳作和培育。
    这自然很好,但是也同样有一个问题。
    这些河洛之中,正处于生产状态的『新』农夫,也同样成为了骠骑军的『软肋』。
    这是全新的战争模式……
    也是斐潜推动的新的理念的落地。
    大汉三四百年,战争并不是什么稀罕事,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,武将只是负责战争,而文官就不得不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。文官埋怨武将只懂得破坏,不懂的建设的艰辛,而武将则是谩骂文官,别他娘的以为打仗只是烧杀抢……
    这种新模式带来的好处,是显而易见的,但是同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,就是骠骑军必须具备强大的战场压制能力。
    做到这一点,对于当下的斐潜来说,并不算难。
    火炮,火药,在进入了夏天的关中河洛地区,正在饥渴的准备爆发出自己的磅礴力量。
    若是走太谷关,伊阙关,进入山区……
    要知道在山东区域的山道,还不如斐潜连续多年开发爆破修整的秦岭山道开阔和平坦!
    所以,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移军到荆襄,只能丢下火炮。
    啥?
    为啥不长时间?
    现在补给线长,粮道消耗大的,不是曹军,而是骠骑军!
    更何况骠骑军还要养降兵,还要恢复生产……
    时间啊,消耗啊,都是动态变化的。
    所以么……
    斐潜思考着。
    稍微玩过一点中国象棋的都清楚,车马炮合在一起的时候,威力远远大于三个棋子的简单相加。
    车,辎重车。
    马,各式骑兵,弓骑兵重骑兵轻骑兵。
    炮,火药,火炮,实心炮弹,以及刚刚进入实战试验阶段的大小两种散弹……
    当然,如果斐潜有所谓的系统,可以直接复制粘贴,那么将现在的车马炮,直接虚空造物,复制黏贴个几十份,也就平推整个世界了。但是很可惜,任何物质都要建立在于其相对应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的基础上。
    斐潜现在能在大汉当下的生产技术上制造出黑火药,以及利用提纯的黑火药为基料的火炮,已经是将现有的冶金技术利用到了极致了,再往下,就要进一步推动基础科学,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等的学科进步,才有可能推动新一代的火炮发展。
    这不仅是需要时间,也需要更多的人才。
    尤其是在现在火药潮湿的问题。
    巩县这里的深壕沟,高城墙,深刻的展现出了大汉山东地区,甚至是千年封建王朝对抗战争侵略的手段——修龟壳。
    龟壳的始祖,就是长城。
    嬴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,那是强者。
    万里长城,华夏一统,长城之内皆为秦国城邦!
    世界第一的万里城邦!
    他娘的多提振华夏士气?
    这是多么豪迈的战略思想?
    然后呢……
    被一群喜欢窝里横的六国键盘侠给坏了。
    如果这群六国键盘侠能有什么新想法,新思路,那倒也罢了,结果呢?
    汉随秦规,结果还没能搞好!
    秦国,那是历朝历代都在向外扩张,向外征服,利用一切手段,征服敌国。
    汉代,董仲舒一出,想要骗过敌人,就要先骗自己人,大家快来拜天子啊……
    斐潜啧了一声,摇了摇头。
    所以摆在斐潜面前的,挡住了骠骑军东进的,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从秦朝到汉代,华夏自成体系的『农耕民族』的『防御理论』。
    可是真正要研究起来,华夏的这个『农耕民族』,是在什么时候才开始的呢?
    秦朝明明是『耕战』好吧?
    那么又是谁偷偷摸摸的将『耕战』,改变成为了『农耕』?动辄就是华夏农耕传家,热爱和平,温顺谦恭,很讲道理……
    都是狗屁!
    斐潜嗤之以鼻。
    炎黄找蚩尤讲道理,那是带着弓箭去的,『讲』得只会近战抡斧头的蚩尤部落四分五裂……
    夏商从部落到王朝,那是带着驯养的牛马,带着轮子技术去的,其他的部落愿意跪下来高举双手听『讲』的,那才好好讲一讲……
    道理,不是经书,而是科技!
    格物致道,天地之理!
    不是什么狗屁文章,忠孝仁义!
    就像是现在,斐潜要给大汉山东讲一讲的『道理』一样!
    新技术,新战术,新思想,新思路!
    很显然,大汉山东的这些,捂着耳朵,缩在『龟壳』里面不想听。
    有趣的是,曹军也同样知道斐潜带来的这些『新』东西的厉害,也明白火炮火药的威力,可是依旧用这种深壕沟高城墙的模式来进行防御,或者叫做消耗。
    于是乎,现在摆在斐潜面前的问题,就是南北两线都打出了一些成效,但是不管是大河以北的温县地区,还是汝南一带的荆襄线,实际上对于出河洛进军山东来说,都是属于迂回作战,都不利于斐潜大决战的前提条件。
    但是直面巩县和汜水关的曹军纵深阵地工事,强攻又显然是不划算的……
    那么应该如何才能利用当下的局势,达成所需要的决战前提条件呢?
    斐潜的手指在地图上游移,最终重重地点在了『巩县』与『汜水关』之间那片被壕沟与壁垒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区域。
    浓厚的墨色似乎在浸染着斐潜的指尖。
    斐潜甚至能够感受到在这华夏传统防御工事之下,那些夯土城墙的冰冷与厚重。
    『龟壳啊……』
    斐潜低语着。
    指尖在地图上沙沙的滑动。
    这绵延的纵深工事,确实是曹孟德和他的幕僚们,在深刻领教了火药的威力后,所能祭出的最顽强、也最笨拙的抵抗。它像一道巨大的伤疤,横亘在河洛通向中原腹地的咽喉上,散发着陈旧、顽固又令人烦躁的气息。
    当然,对于大汉山东中原的人来说,肯定不会喜欢『龟壳』这样的称呼,而是会将其美化成为『盾牌』,或是『抵御』,亦或是什么其他的词语,但是意思其实没什么区别……
    华夏需要矛,也需要盾!
    光强调矛,自然是不妥,但是一味的加强盾,放下矛,甚至是主动将矛踩断,藏起来……
    那也是该死的……
    『这是想要引诱我,还是想要耗死我?或者……两者都有?』
    斐潜的目光锐利起来,扫过地图上南北两翼的区域。
    精兵战术,是斐潜的优势,也是他的劣势。
    当然,都到了现在了,斐潜也自然不会什么突然就自废武功,然后走山东冗兵的道路……
    还是要有新办法,新思路才好。
    庞统这两天跑去关中后线,负责核对查验辎重粮草的收集储备了。
    斐潜在关中河东确实是推行了新政策,采取了新制度,让更多基层的寒门子弟,落魄学子有了晋升的通道,但是并不代表这些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之后,不会改变……
    这似乎是很搞笑的一件事情。
    寒门子弟,落魄学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,可能对于那些仗势欺人的家伙没少去痛恨,可是真等他们自己获得了权力,却也免不了有些人就开始动不动拿捏起来,也不一定是为了钱财,而是为了享受可以『控制』他人的快感。
    所以时不时的就需要庞统这个将军府司直去洗刷一下这些滋生的『霉斑』……
    只有时时清理『霉斑』,才不会最终变成『腐朽』。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样,所以斐潜现在只能是自己先思考一下整体的战略思路,然后再去集思广益……
    作为领导者,最为忌讳的就是毫无主见。
    斐潜必须在心中先形成一些预案,然后再去听类似于庞统或是张辽的想法,发掘出这些人的思路当中的闪光点,和自己原先设想的预案相互结合,既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,也不是完全听从属下的建议。
    斐潜认为,当下北方温县程昱的异动,以及南面司马懿撕开的荆襄战局的口子,都是曹军战斗力减弱,整体控制能力下降的表现,『还真是……挺让人心动的……老曹同学,这算盘打得倒精……』
    斐潜踱步到大帐前,掀开了门帘,出了帐篷。
    河洛夏天的风,带着草木生长的蓬勃气息涌入,也带来了远处隐约的、有节奏的锻造声和号子声。
    就在军营的远处,靠近河岸的区域,有一些工学士,正在指导降卒修复水利。
    而在更远的地方,是农学士们在田垄间示范新的耕作方法。
    河洛平原,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,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恢复着元气,重新变得油绿、丰腴。那些曾经迷茫、惶恐的曹军降卒,在亲手播下庄禾,看到这些农作物生长起来后,眼中也渐渐有了光。
    这是一种属于『生产者』而非『破坏者』的踏实与希望。
   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些新农夫,旧降卒,渐渐地在成了这片土地上新的根须,也成了骠骑军新的『软肋』。
    军队,这种暴力机构,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民众,而刀刃向外的……
    对内多软,对外才会越强硬。
    当然,华夏历史上封建王朝之中,反过来的情况,也不少见。
    这一点陋习,必须要改变!
    眼前的这一切,就是斐潜新的战争模式。
    他必须要让所有人都在战争当中获利,而不是『少数人』。
    这全新的战争模式,核心是『生』,而非仅仅是『战』。
    摧毁易,建设难。
    曹操可以毫不犹豫地丢弃郡县兵卒,如同丢弃无用的辎重,因为他根植于旧的掠夺与消耗逻辑。但斐潜不行。他开创的这条道路,要求他必须能『守护』后方新生的秩序与希望。
    这意味着,在战场上,骠骑军必须是需要拥有绝对的、碾压性的、令敌人绝望的主动权!
    什么时候想打,什么地方打,打到什么程度,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,斐潜都必须要有主动权,就像是在西域平叛的时候那样。
    如果说斐潜打成了像是汉灵帝平西羌之乱的模样,那就是笑话了。
    想要快速平定,就必须给人『活路』。
    杀光烧光抢光的策略,只会一时快活,然后带来许多后续的麻烦。相信老曹同学一定对于此事深有体会。
    而不管是对于北线的河内冀州地区,还是对于南线的汝南荆襄区域,显然都是不可能采用三光策略,亦或是类似于斐潜在西域做的那种绝户计……
    毕竟经过华夏春秋战国腌制入味的士族大户,是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斐潜拆分鄯善王国的手段,并且加以反制的,而鄯善王国显然没这些知识,所以只能被动的承受。
    斐潜回到地图前,皱眉深思。
    那深壕高垒,是用人命和火药去填的巨坑。
    那么,究竟要怎样做,才能让曹操从这『龟壳』后面出来?

为本书推荐